电力行业作为节能减排的核心领域,其数字化转型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实现这些目标,能源与电力相关行业需要发挥主导作用,而国家有关部门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引导相关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政策。对于电力行业而言,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提高效率和效益,更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体验产品和获取方案:请点击申请)
社会责任:在全球迈向低碳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作为重要的能源枢纽,应积极运用数智化工具,从技术、业务、战略等多维度实现绿色转型。这不仅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更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政策目标: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于2022年3月22日发布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实施智慧能源示范工程。该规划对智慧电厂等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划,包括推广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厂站智能运行、作业机器人替代、大数据辅助决策等技术应用,推进电站数字化与无人化管理,开展新一代调度自动化系统示范。
自身需求:传统电力产业“发-输-变-配-用”各节点彼此孤立,难以协同,导致电力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效益不高。而5G、AI、大数据、IoT、低代码等数字化技术与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环节的深度融合,不仅能有效提升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构建安全可控、绿色低碳、高效敏捷的综合性能源基础设施,实现绿色能源运用,同时也有助于应对能源生产结构、存储形式、分享机制及消费模式变化带来的挑战。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电力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正持续释放。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力数字化核心软件及服务市场规模为414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19.3%的复合增长率,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39亿元。
在政策、技术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电力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正持续释放。然而,在转型过程中,电力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1、业务分布广+站点数量多,导致管理难度大
很多电力企业的水电、风电及光伏站点数量众多,业务现场分布广、人员少、同质性强,管理要素全、难度大。
2、数据接口不一致,造成集成困难
部分电力企业早早开启了数字化建设,但前期由于参与建设的厂商太多,分别采用各自的数据、接口、集成标准,导致后续在更高层面进行数据的深度应用存在困难。
3、业务没有系统支撑,数字化程度低
企业现有的业务系统不能覆盖所有部门,部分业务开展过程中缺少有效数据做支撑,此外,现有系统功能也不是很全面,无法满足新的业务需求,功能灵活性不足;系统自动化程度较低,存在需要手工填报数据的情况。
4、数据价值未有效挖掘,智能化程度还待加强
电力企业的数据价值分析的应用能力较弱,当前更多的是对数据收集、展示以及统计结果的呈现和罗列,大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较弱,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分析较少,对企业的多维度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能力有限,未充分体现数据的应用价值。
电力企业作为传统的能源行业,面临着业务范围广、分布站点多、决策流程长和智能化程度低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数字化转型成为电力企业的重要战略方向。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建设公司各级全覆盖、业务内外全贯通的数字型现代企业,提升全链条、全业务的智慧集成,打造高效的信息处理平台。
为了能帮助电力企业深入建设数字化转型,织信低代码平台结合与国家电网的实践经验,建议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以智慧集成为目标导向,构建一体化、平台化、网络化的数字化底座。这个底座将包括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和技术中台,以促进数据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高效流转。通过数字化底座的建设,将为企业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
其次,基于数字化底座推进全业务、全链条的数字化进程。这意味着对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进行全面数字化,覆盖从电力生产、传输到销售的整个价值链。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实现对全局发展智能化应用的有效支撑,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响应速度。
第三,加强内外部的信息共享与业务交融。电力企业需要与电力价值各主体建立生态合作关系,实现信息的互通和资源的共享。通过与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深度融合,将加强电力与其他领域的叠加赋能,彰显能源平台生态的价值。
第四,实现电力的产销协同、服务延伸与智能决策。通过大数据的专业挖掘和软件开发,形成自动识别风险、智能决策管理以及多系统协同的“云脑”,对企业进行高效管理。这将有助于提升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
1、统一站点管理:
电力行业站点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管理难度大。传统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需求。织信低代码可快速构建集中式站点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水电、风电及光伏站点。通过可视化界面,可远程监控站点运行状态、数据采集和故障预警,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2、标准化数据接口:
电力企业在运营中需处理大量数据,并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和应用间流通和共享。不同厂商系统采用不同数据接口和标准,导致数据流通受阻。织信低代码通过统一的API数据接口和集成标准,将各系统和应用有效串联,实现数据自动流转和处理。以智能电表为例,其数据可接入企业现有系统,提高数据分析准确率和电力调度、故障排查效率。
3、业务系统覆盖:
随着业务不断扩张和复杂化,传统业务系统难以满足数字化需求。定制开发成本高、周期长,且难以适应变化。织信低代码平台灵活敏捷、降本增效,可覆盖设备管理、调度、作业、生产、巡检、管控、实训等业务场景,替代传统开发流程,提升开发效率,消除业务与技术间壁垒,助力电力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一站式升级。
4、数据价值挖掘:
电力企业具备天然数据优势,但传统处理方式无法充分发挥价值。织信低代码可为数据价值挖掘提供新方案。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引擎整合、清洗电力系统中的实时和历史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电力需求峰值和谷值,调整电力供应避免浪费和供需失衡;实时监控电力设备运行数据,通过预警和预测性维护提前发现设备问题,提高运行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及停机时间。低代码平台还提供可视化报表和仪表盘,为数据驱动决策提供支撑。
基于织信低代码开发平台,打造电力企业自主可控的数字化技术底座。业务和IT人员均可敏捷高效地构建业务应用,加速数字化应用场景的覆盖。平台的流程能力可打通跨部门、组织的业务流程,实现数据和业务的集成融合形成高质量数据,为数据驱动决策提供支撑。足够开放的织信低代码为多系统集成和上下游生态提供连接服务,推动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运营创新能力。
在国家“3060双碳战略”和“新基建战略”的背景下,织信低代码平台在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技术应用创新,成功地帮助电力企业推动了双碳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满足了政府对双碳双控管理平台的需求。
某电力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推动双碳发展,如何与政府共同建设双碳双控管理平台,以及如何应对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增加、传统开发方式周期长和试错成本高等问题。
同时,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也要求该电力企业不断提升用电侧的智能服务水平,而现有的系统和流程割裂、数据资产分布各异、流程优化和数据管理依赖人工等问题也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另外,能源互联网衍生产品和服务对现有技术架构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一个统一的技术平台来支撑上下游生态、大数据、AI等新兴技术的融合。
针对电力企业各项挑战,织信低代码采取了以下实施方案:
利用适配丰富的织信低代码开发平台,从运维、生产、设备相关应用入手,通过低代码能力构建和迭代数字化应用;
打通系统间的流程和数据,实现售电业务流程化管理,深化客户服务场景,基于动态协调和优化流程提升用电侧服务水平;
利用企业级低代码底座打通上下游,与AI、大数据等实现互联互通,建立数据化、流程化、智能化于一体的能源互联网生态。
项目实施成效包括:
通过织信低代码搭建全国产化适配的数据平台,以生产经营相关应用为切入点,为信创落地奠定基础,并助力打造数字化、碳中和下的区域碳管理绿色;
帮助该电力企业量身定制业务部门所需的数字化应用,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降低验证成本,业务应用设计和迭代更加敏捷;
将新兴技术与科技创新相融合,催生新业务形态。创新生产管理模式,不断提升运营数字化、智能化能力。
未来,该电力企业还会基于织信低代码平台底座与信创能力,持续打通营销、客户、交易、风控及统计分析等购、售电业务全链条,既符合标准化的流程,也能满足分子公司的差异化调整,提高智能服务水平。
如需了解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报价/体验产品请联系【织信低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