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客户和业内人士讨论“更高效的软件开发方式”时,我经常发现大家对“低代码”和“无代码”之间的区别并不太清楚。虽然他们都提供了无需编写代码的开发能力,而且厂商也都吹嘘自家产品能大大提高生产率,有些无代码平台还宣称自己是“低代码”的升级版。那么,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当你真正深入了解这两种技术后,你会发现其实无代码和低代码对于使用者来说是完全不同的科技方案。无代码是针对简单场景尤为适用的,而低代码则以其出色的扩展性和集成能力来支持企业级核心业务。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及其应用场景,对于那些想提高开发效率的软件公司或企业IT部门来说尤为重要。

似是而非

在表面上看,低代码和无代码平台貌似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提供了无需编写代码的开发方式。而它们的核心卖点也是一样的——让开发变得更简单、更直观。

无代码和低代码平台都拥有可视化的界面,开发者可以通过拖拽组件来创建流程和应用。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使得普通IT人员,甚至业务人员都可以成为开发者,直接开发并交付应用程序。

实际上大相径庭

虽然低代码和无代码在表面上很相似,但它们在系统规模和应用场景上有根本的差异。

对于那些希望解决简单业务需求的用户,无代码平台可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无代码平台是一种非常简单快速的工具,适合构建一些特定场景的小型应用,例如问卷调查。如果这已经足够满足你的需求,那就非常不错了。

然而,大多数无代码平台在扩展性和集成能力上都有很多局限。这意味着一旦你需要将应用扩展到企业级,或者需要在大型企业的核心业务中使用,问题就来了。

系统架构

无代码平台往往无法满足企业对体系结构和数据安全的严格要求。大多数无代码平台必须部署在公共云,这对于很多大型企业的核心业务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可扩展性和集成问题

无代码平台缺乏必要的功能来支持复杂的用户体验,也难以与现有系统或者第三方系统进行集成。这种独立性导致的数据孤岛问题往往是企业信息化最大的痛点。

相比之下,低代码平台则解决了这些问题。它们可以与主流技术保持同步,提供灵活的体系结构,支持外部数据库,以及提供开放的API。这些特性使得低代码平台能够支持企业核心业务,并与其他系统进行深度集成。部分低代码平台(如织信)还支持云端和本地的灵活部署,非常适合国内企业的需要。

决定适合你的工具

无论是选择无代码还是低代码平台,企业都会面临挑战。如果选择了无代码,你的业务人员确实可以快速开发出应用,但复杂功能需求难以满足的话,可能需要再找外包公司重新开发。

如果选了低代码,你需要确保有足够的IT人员可以承担开发工作。评估传统开发和低代码开发的成本差异,再对比学习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成本,才能做出客观的决策。

不要忽略“协同开发能力”

在决定采用哪种平台时,不仅要考虑技术本身,还要考虑它的协同开发能力。包括代码共享、版本管理和分支管理等功能。高级开发人员能否使用这些工具规定开发规范并将复杂业务逻辑打包给业务人员调用,也至关重要。

总结

无代码和低代码都是能够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企业应用的先进工具。但“无代码”并不是“低代码”的进化版。受限于扩展性和系统集成能力,无代码更多的是针对于简单场景,而低代码则可以全面支撑企业核心业务需求。选择时,除了应用场景外,还需要考虑各平台的部署方式和协作开发能力,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团队和业务需求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