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的3大核心问题是什么?

首页 / 常见问题 / 企业数字化转型 / 数字化转型的3大核心问题是什么?
作者:织信低代码 发布时间:23-08-14 11:33 浏览量:1579
logo
织信企业级低代码开发平台
提供表单、流程、仪表盘、API等功能,非IT用户可通过设计表单来收集数据,设计流程来进行业务协作,使用仪表盘来进行数据分析与展示,IT用户可通过API集成第三方系统平台数据。
免费试用

好早之前就跟大家聊过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什么?

那今天再来谈一谈,企业数字化转型经常遇到的3大核心问题:1.对投入成本认知不对 2.整体规划被忽视 3. 人才建设体系不完善解决了这3个问题,成功率可以直接提升一半以上。

以低代码开发方式构建,比传统开发快十倍效率定制数字化系统:立即咨询

下面着重讲一讲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正确认知数字化投入的成本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经营者并不能掌握数字化战略的定价权,付多少钱换多少效果这件事,在数字化上基本就像是在开盲盒,谁都心里没底。

这时候织信做过的企业客户一般都会有一个比较简单粗暴的估价方法,那就是全年利润的10%左右。超过这个数额,企业经营者往往更愿意拿这笔钱去做更有实际意义的投资,例如增设工厂,添购设备,扩大营销团队,而不是花在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系统上面。

但是这种主观的判断往往导致企业在采购数字化系统的时候,变成了看钱买菜并不能真正买到适合自身的系统软件,因此织信也基于十余年的行业实施经验,给大家提供一些数字化建设的成本,仅供参考。

数字化投入成本参考

数字化成本预估(仅供参考)

以往采购一套现成的数字化系统,少则上万,多则上百万,而且这仅仅只是采购一套系统的成本。

而如果是选择自主研发系统的企业,请一个专业的开发团队,至少也是几十万起步。这个时候,低代码开发平台往往会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想必大家都明白。采购一套低代码平台就可以一站式构建多套数字化系统,而且每个系统互相关联互通。很多大企业目前都在朝这个路线走。(这里可以参考我们之前发过的一篇文章)

 

二、容易被忽视的“整体规划”

很多企业转型路径不清晰,缺少长期战略规划。

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经营者缺乏数字化转型经验,通常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先买一个试试。

但是信息化系统的落地,并不是单纯的做加法,后续系统的采购往往会需要考虑前采的系统能否兼容,业务流程能否对齐,数据模型能否一致。而且解决这些问题,是否涉及到旧系统改造,数据的接口对接,业务流程重组等等,这些额外的成本,都是在项目初期无法预估的

所以被忽视的“整体规划”其实很有必要做在前面。

织信低代码平台在帮助企业做数字化业务的梳理过程中,通常采用4步战略。

数字化转型业务梳理

1、建立数字化委员会

由于公司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多步骤,长周期的工作,很难做到上下一致,所以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团队”,来主动推进数字化落地工作。数字化团队需要由懂产品架构、业务流程和决策者参与。系统构建、落地执行和决策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够确保数字化战略的贯彻有效执行。

数字化委员会往往可以由公司的骨干成员组成,核心角色包括:

委员会主席,一般有由数字化影响最大的核心部门主管或者公司负责人担任。主要是负责整体数字化的推进和监督工作;

顾问,有一定IT背景的成员担任,负责考核供应商能力以及后续对接工作的协调;

 成员,各部门主管,负责协助推进公司整体数字化在本部门的落实工作,扫清内部阻碍。

 

2、确定目标和业务边界

企业数字化不是一个有既定框架的工作,目标和边界决定了数字化的策略和方向。

所以企业在进行数字化升级的时候,先要确定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站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去确定后续的计划,很多企业往往在数字化中会进入的一个误区就是:我们知道什么平台系统或者想做什么,就用什么。那这时候如果一旦业务体系和数字化的产品不能匹配,那么数字化战略也必然不会成功。

如何确定目标和边界,可以举个例子,在过往粗放式的管理中,各部门的业务边界往往比较模糊,例如订单回款的跟进,财务和业务各需要扮演什么角色,执行哪些动作,往往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说法。这些模糊的工作事项,在数字化建立的过程中是需要被明确下来的。某一项具体的工作一定会落实到某一个具体的岗位上去执行,并且受到系统的监督。

所以确定目标和边界就是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业务流程,确定好每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并且将其通过材料、文档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样才方便后续数字化系统的开发。

 

3、明晰业务流程

由于没有数字化的支撑,在传统业务中的流程,往往缺乏形式上的落地。工作信息的口头传递、越级传递现象屡屡发生

在数字化系统中,任何的流程都是需要系统设置节点、处理人、处理动作的。这就要求企业内部能够对流程进行固化,固化后流程是否合适,是否能够优化工作效率,其实这个就非常考验流程设计人员产品能力和抽象能力了。对于没有经验去梳理业务流程的企业,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一步,但是织信可以提供具备资深行业知识的产品经理提供支持。

 

4、主数据梳理

车同轨,字同文”,一家企业也需要有统一的认知和信息规范,才能做到高效治理。

例如ERP中的BOM、人事管理中的部门、职级,这些属于是会贯穿整个业务流程体系的主数据模块。在很多数字化尚不成熟的企业,经常会出现一个产品多种称呼的情况,这给后续业务流转和数据统计会造成巨大的麻烦。只有形成了统一的数据和执行规范后,才能够将数字化更好的推行下去。

可以看出,数字化的建设往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莽撞、粗暴的数字化改革往往会导致朝令夕改、半途而废。而能够确保数字化战略平稳运行的关键,还是在”上。企业可以不需要拥有自己的数字化IT部门(因为当下IT部门的人力成本实在不是一般企业可以承担的)。

但是,企业仍然需要有至少一位能够同时理解业务需求和信息化建设的决策者,他能够在业务经验和系统开发之间做出决策。

 

三、人才建设该如何做起?

大部分中小企业尚未建立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在生产、运营、营销、管 理等环节均缺乏数字化人才供给,导致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不足。调查显示,中小企业中数字化相关人才平均占比仅为20%,只有15%的企业建立了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

我们建议企业在进行数字化人才建设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

1、引进IT相关背景的业务型人才

在国外,大型的企业内,负责业务的人员大概率都可能拥有一定的IT专业背景。一个企业如果完全没有懂IT很容易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迷失了方向,没有产品思维,没有软件意识,无论是自行主导开发,还是找供应商合作,都缺乏能够配合推进的人员。

2、加强业务人员数字化培训和总结,提升认同感

企业在推行数字化的过程中,不单单只是通知员工要使用新的系统或者工具,而是需要对员工如何进行工作模式切换、数据迁移、业务调整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并且鼓励主动接受数字化培训或者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工作实践的员工进行总结。将数字化成效进行公司层面的宣传,提升整体员工对数字化转型的认同感。

3、实现低代码能力转移

发挥低代码平台优势。数字化转型不是单纯的信息化或IT转型,而是涉及企业全业务、跨职能的系统性改革工程。 赋予企业文化新的数字化内涵,通过低代码效率和高度可视化的方式,让业务人员会提需求,技术人员快速做需求。用数字推进业务低代码可以通过解决数字化死角、系统串联的方式最大化释放价值。

4、织信低代码,不仅仅是一款数字化工具

织信低代码平台能够在底层逻辑上面为企业的数字化战略大幅度降低成本和缩短周期。同时,织信团队也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的配套服务,包括平台交付、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三大方面。

平台交付

整体平台交付不单单是把平台部署给用户就结束了。织信团队将深入参与到需求调研、架构设计、开发和培训中去,帮助用户真正能够实现数字化落地。

项目管理

通过利用低代码平台,快速构建专业化、定制化的项目管理系统,为每个客户提供科学、完善、详细的项目管理体系,让项目交付更透明、可靠。

质量管理

重视客户体验,通过晨会、周会、月会等项目管理机制,及时同步项目进度,了解用户需求,确保项目方向不出偏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邮箱:hopper@cornerstone365.cn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最近更新

如何搭建一个智慧农业的物联网平台
11-05 11:52
企业如何通过物联网技术解决问题
11-05 11:52
什么是大数据时代的物联网
11-05 11:52
onenet物联网平台免费吗
11-05 11:52
为什么标准规则在物联网中很重要
11-05 11:52
物联网咖啡机有什么特殊的功能
11-05 11:52
物联网的应用有哪些
11-05 11:52
“物联网” 的标准英译是什么
11-05 11:52
物联网属于什么行业
11-05 11:52

立即开启你的数字化管理

用心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专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及业务咨询

  • 深圳市基石协作科技有限公司
  •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中一路大族激光科技中心909室
  • 座机:400-185-5850
  • 手机:137-1379-6908
  • 邮箱:sales@cornerstone365.cn
  •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 copyright 2019-2024. 织信INFORMAT 深圳市基石协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粤ICP备15078182号

前往Gitee仓库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咨询织信数字化顾问获取最新资料
数字化咨询热线
400-185-5850
申请预约演示
立即与行业专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