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论是单机数据库(MySQL、PostgreSQL等等),还是题主说到的分布式数据库(CockroachDB、TiDB),都存在KV这个抽象,但对于KV这个接口的设计,还是存在差别的。
虽然不论是单机数据库(MySQL、PostgreSQL等等),还是题主说到的分布式数据库(CockroachDB、TiDB),都存在KV这个抽象,但对于KV这个接口的设计,还是存在差别的。
数据库通常会有这么几个模块,KV存储、事务、索引,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看起来泾渭分明,但实际上交织耦合,其中存在很多设计点。
名列前茅种设计是目前share-nothing分布式数据库用的比较多的:基于单机KV存储实现分布式KV,再基于分布式KV实现事务,在distributed transactional key-value store的基础上再实现global index,以及查询引擎。在这种设计下,单机的KV存储甚至不需要支持事务,因为完全可以基于这个KV实现分布式事务。典型代表是TiDB。
这种设计的好处不再赘述,看一下局限性:分层太过清晰,想打通多个层次的时候反而比较复杂。例如分布式事务,是不是可以和Consensus Protocol融合,实现安全的MVCC Follower Read?是不是可以借助单机引擎的事务,来优化单个region内的事务避免分布式事务的开销?
所以第二种设计,保留单机事务的概念,把单机事务当做common case,而分布式事务只是锦上添花。奠定了这么一个基本概念之后,通常索引也会优先做成单机的,全局索引的优先级降低甚至不做。在这种设计下,单机的KV存储,事实上就需要支持事务,甚至,为了在此基础上做分布式事务,还需要提供一些额外的接口,例如point-in-time snapshot read。典型代表是MongoDB。
由于具有了原生的单机事务,因此在common case下会很高效,可以当单机数据库来用。但其痛点也随之产生:如何基于单机事务做分布式事务,两阶段提交怎么做,事务隔离怎么做,多版本读怎么做?并且,这些功能往往会耦合于单机的事务引擎,可想而知其复杂度。
如果单独考虑第二种设计中的索引实现,又会产生多种的KV接口设计。索引是基于KV做,还是下沉到KV中?
简单总结一下,虽然大部分数据库都有KV存储这个抽象,但仍然存在很大的设计空间,例如单机的KV是否需要支持事务,是否需要感知schema,是否需要暴露多版本的接口。因此,不能笼统地说分布式数据库都喜欢用KV store。
延伸阅读:
1、哈希存储:hash的CRUD是非常快的。但缺点是不支持顺序扫描。bitcask是一个基于hash表结构的存储系统。他将写操作(包括删除标识)追加到文件尾。并定期合并新老文件&记录。
2、B树:既支持随机读取又支持范围查找的系统。查找时间复杂度为logd(n)(d为每个节点的出度)。Mysql的InnoDB的引擎和OS的文件系统使用的就是B+树。(为什么选择使用B树的变种B+树,读者有兴趣可以去探究下。提示:磁盘读取)
3、LSM树(Log Structured Merge Tree):由B+数改进而来。其思想为:将增量写操作保存在内存中,超过阈值时刷入磁盘,从而减少随机写磁盘操作。读操作则需要合并磁盘数据和内存中的写操作。通过Memtable/SSTable实现,实现细节在此不做深入探究。比较适合写操作较多的业务场景。BigTable/HBase/Cassandra中的列簇的数据存储方式采用的即是LSM树。
最后建议,企业在引入信息化系统初期,切记要合理有效地运用好工具,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公司业务高效地运行,还能最大程度保证团队目标的达成。同时还能大幅缩短系统开发和部署的时间成本。特别是有特定需求功能需要定制化的企业,可以采用我们公司自研的企业级低代码平台:织信Informat。 织信平台基于数据模型优先的设计理念,提供大量标准化的组件,内置AI助手、组件设计器、自动化(图形化编程)、脚本、工作流引擎(BPMN2.0)、自定义API、表单设计器、权限、仪表盘等功能,能帮助企业构建高度复杂核心的数字化系统。如ERP、MES、CRM、PLM、SCM、WMS、项目管理、流程管理等多个应用场景,全面助力企业落地国产化/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微信:Informat_5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邮箱:hopper@cornerstone365.cn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