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高地的究竟是低代码还是零代码?
要了解低代码(Low-Code)和零代码(No-Code)的起因,我们得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当时,计算机科学理论渐趋成熟,各类高级编程语言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这时,人们推出了所谓的“结构化语言”,其核心思想是将功能指令封装起来,程序员只需调用这些指令便可执行相应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00年,可视化编程语言(VPL)开始流行,这些语言旨在通过图标、表格、图表等方式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示系统运行过程。
步入2010年代,高级编程语言已经相当成熟,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也规模化了。从2010年到2015年,可以说是传统软件和SaaS软件(软件即服务)真正崛起的时代。大量应用软件项目的涌现,使得软件开发人员开始意识到:不少功能是相当重复的,结果导致了开发成本的不必要浪费。
于是,2014年,Forrester公司首次提出了低代码和零代码的概念,旨在用很少甚至几乎不需要代码的方式,快速开发和部署系统。紧接着,2018年,Gartner提出了aPaaS(应用平台即服务)和iPaaS(集成平台即服务)的概念,进一步推广了这种开发模式。在国外市场,这类平台的成功初探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带动了中国市场的迅速跟进,形成了各类产品生态体系的盛行。
虽然低代码和零代码经常被提到一起,但两者实际上在应用场景和规模上存在巨大差异。
零代码平台,顾名思义,无需编写代码,非常适合那些只需解决简单功能需求的用户。如果你需要快速创建一个问卷调查应用程序,零代码工具说不定是个好选择。然而,零代码的短板也显而易见:这类平台常常难以扩展,且集成能力有限。由于需要简化复杂度减少开发障碍,零代码平台通常没有考虑广泛的企业体系结构问题,可供使用的集成工具也比较单一。
与此对比,低代码平台则可应对更复杂的需求。它们不仅能与主流技术保持同步,还提供灵活的架构,如支持外部数据库、开放的API扩展等。此外,这些平台具有极强的集成能力,能够与企业的ERP、MES等系统深度合作。例如,像织信这样的低代码平台,不仅部署方式更加灵活(支持云端和本地部署),而且特别适合那些对“系统可控性”要求严格的国内企业。
无论是低代码还是零代码,这两种平台都是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企业应用的有力工具。当你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时,除了应用场景的需求外,你还需要考虑平台的部署方式、协作开发能力等差异。此外,团队的技术背景和客户需求同样是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
总的来说,选择最适合自己团队与客户需求的平台,就能在这场“低代码 vs 零代码”的争霸战中占据高地。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能更好地理解低代码和零代码之间的差异,找到最适合你的开发利器。Happy coding!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邮箱:hopper@cornerstone365.cn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